打破工作时间、空间的制约和家校之间的界线,微信群建立及运用促进家校协同助力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22-01-17 17:45 | 来源:凤凰教育
如今,随着微信逐渐流行,老师们与家长的沟通就变得便捷和直接。老师们纷纷创建班级微信群,希望家校合力,无缝对接,把家校合力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教师有义务指导、帮助家长通过互联网上微信群这个最普遍使用的平台,争取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举做好该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实施素质教育、凝聚家校合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做到将家校微信群的工作属性与社交属性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并能够服务于家校协同工作中,是摆在教育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今更多的学校也将家校合作技能列为教师的培训内容,所以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
一、立意鲜明,规则先行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室、老师、课程意义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未来的一切教与学可能都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下的讲座、活动或将成为线上知识授课的补充与拓展。那么将互联网引入学校教育,尤其是家校协同教育如何将其发挥到最佳优势呢?如何规避网络环境的弊端,如何避免出现口不择言不负责任的“键盘侠”,阻碍家校协同的进程呢?
1.达成共识
首先,要达成家校协同为学生发展共同服务的共识:此群非彼群,要在建立群组第一时间就在情感思想上达成共识,这是一个为了更好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群组,请所有入群家长及教师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此群不是大家个性意见随意发表,个性情感随意宣泄的“垃圾桶”。明确本群重要的工作属性和社交属性。
2.落实有效信息
其次,要利用群规保证家校群中有效信息的的落实:群主要在固定时间进行群组发言的规则公示,不断提醒——比如如何处理群组内发布的信息,仔细阅读后根据说明进行回复,没有必要回复的不必回复,避免有效信息被无效回复刷屏等。只有这样协调运作、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微信群家校沟通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分层管理,逐层落实
家校群的建立也是学校“家长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组分层建立与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家长学校团队协作与建立“核心团队”的功能。
1.分层建群,优化发言席
无论什么群组的建立目的都是有效沟通,不是杂乱无章的你一言我一语,所以分层建群很有必要。
班级群组:班内所有家长入群,有利于通知的传达到位以及让家长对全班各项情况有效了解;
班级家委会群:每学年根据家长的意愿及工作情况选出家长代表若干进入家委会班级群,在群内可以更加直接地对近期班内家长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尚未实施正待落实的问题进行意见收集与建议收取;
校级家委会群:集结每个年级的家长代表入群,在群内除了接收通知,还可以定期进行献言献策活动,让所有家长都以他们代表为发言人,能够有一个有效的途径与学校进行有效地沟通;最后一个就是家校协同项目群:此群以项目为单位,群内可以有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目的是为临时的某个项目建立,管理者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家长,为了一个项目的进行,核心人员集思广益,推动项目的进行,当项目结束后临时群可以解散,避免牵扯大家过多精力。
专项主题群:专项主题群的建立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指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新生事物的变革,衍生出了很多新的个性问题,可能吃通过常规的大众的方式不好解决的,针对这个现象,学校也通过建立项目群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指导。比如“二孩”“三孩”情况的家庭问题,很多孩子在心理上也衍生出一些新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个现象,学校将发现问题的家庭进行集结,通过群推送微课、文章、亲子游戏……着力家庭教育指导,并与学校教育结合,为家长在家庭中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并珍视亲情,能够和谐与家人相处,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
2.筛选内容,有效提升教育功用
微信群在家校协作中绝不仅仅是信息公告的发布,教育者要善加利用发挥微信群的最大功用。
方式一:家长课程大讲堂
可以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定期分层为家长进行线上育儿指导课程的推送:
方式二:学校微课程的推广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育儿的需求,和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自主选修,图文并茂生动易懂的家长课程有助于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片段时间“进修”为父为母的“专业知识”。学校会根据课程后家长调研问卷和意见进行有效的补充及修改。
在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推动下,组织学校教师录制各个学科的微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书法、劳动等学科,既有新授知识讲解,更有单元巩固与复习;其中更增加了“班会微课”,微课中涉及指导学生居家安全、疫情防控、传统文化节日如何过、和家人一起锻炼等主题,从指导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到传统文化爱国情感的培养面面俱到。通过微信群的定期推介,家长可以克服时间和地点的障碍,随时和孩子一起进行学习。
方式三:心理健康主题群信息推介
这个主题助力学生健康心理环境创建。学校建立的微信群,是学校与家长连接的窗口,最终服务目标是学生,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健康心理不亚于学业提升,学校尝试通过微信群为学生营造在校、在家良好的健康心理环境。
3. 信息梳理 合理安排时间
家长们工作繁忙,如果信息一股脑地发给家长,他们会觉得堆积如山,压力很大,这时候统筹小组就该发挥其作用了。分时间、分内容,分人群推送信息绝对是一门学问。
第一步——通过微信群采集信息与梳理问题。家校群应该是一个互通有无的途径,而不是学校单方面发布信息的手段,那就失去了家校协同意义。所以,学校可以利用微信群进行专项主题信息的采集。通过家长阐述家庭中发生的现象,梳理出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问题。
第二步——根据梳理出的问题寻找相关课程内容进行编排。学校德育处联合心理教研处针对收集上的家长意见进行梳理,整理出本校各个年龄层学生心理的重点关注点,进行“心语课堂”家校心理课堂的微课堂讲座。在微课中传递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教会学生和家长怎样从抵触情绪转化为接纳现实与变化,怎样把家庭与学校中遇到问题时候的消极抱怨改变为为积极应对寻找办法。
第三步——统筹安排 合理推送 周六日推送一些亲子方面的内容;每日下班后推送一些育儿小妙招;工作时间推送一些孩子们在校的学习及生活……这样家长既有时间看,也对内容和数量欣然接受,便于更好地沟通及帮助孩子。
三、双向互动,协同有效。
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还要听听家长的心声,定期向他们征求意见,了解他们真正所需。
首先,要建立更加良好的网络氛围,能够找到家校协同的“沟壑”所在。互联网模式下为生生沟通、师生沟通及家校沟通建立了新的交往渠道,对于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个有效引导的契机。如何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新模式,首先提出了构建5G家校协同新模式:
5G时代打造学校5G家校协同新模式
G1——goal,共同目标,家校在沟通伊始建立共同目标,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找到学生的所需所求;
G2——genuine,真实性,家校沟通需要保证坦诚相待,真诚呈现问题才能通过沟通解决真问题;
G3——gain,收获,关注学生实际获得是家校协同教育的重点;
G4——guide,引领,以点带面,建立家校共育,目的是通过有效沟通引领学生扬长发展;
G5——grow,成长,家校协同的最终目标就是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家长的教育生长。
其次,打开沟通“壁垒”,利用各项专题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真正的家校协同需要充分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而微信群就可作为媒介。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精心设计:
第三,引导家长认识到自身具备的教育资源:纵观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经验,引导家长足够重视与认清重点是发挥“三位一体”的重要因素。微信群更是应该发挥家长的主动性,拓展家校协同教育的方式与内容,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认识到自身也是教育资源,自身的言传身教是教研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第一步——认识到位,自我审视。
通过微信群课程的推送引导家长认识到:每位家长对于学生来说都具备学习的资源,自己也是家校协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步——“亲子大讲堂”助推家长走上线上“课堂”。
根据学校德育教育整体规划,以不同主题征集家长志愿者报名,家长们发挥自身优势以不同主题进行“备课”,将“生涯教育”“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生态教育”等内容进行微讲座,用家长的“术业有专攻”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匮乏。
第三步——家长资源再延展
有教育资源的家长可以把资源送到班级群中,与各位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好方法与实效性,切实补给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的空白处。当然也要定期请参与活动的家长进行反馈,以便于群内信息的与时俱进,应需而生。
家长教育资源进群一方面进行了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地落实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借助“微信群”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将学校、家庭、社会进行有机的链接,随着网络进一步发展,家校协同教育可能还有更多更好可借助的方式,但是也会衍生出更多新问题。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学生和家长都将关注点聚焦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终身教育目的上来就,形成教育经验,与方法策略,并逐步形成内外部机制,既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懂得教育,又能够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出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家校共育”新模式,使教育合力发挥到最大,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本文作者: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范芳
参考文献:
[1]邱静文."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合作教育及其优化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146-147.doi:10.3969/j.issn.1673-5641.2016.23.075.
[2]吴成峡,肖丽霞,李晨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267-269.
[3]武艳.高校学生教育开展家校协同方法的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6-18.
[4]张硕.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7).161-162.doi:10.3969/j.issn.1673-5641.2015.07.093.
[5]杨小斌,彭超,杨静.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协同教育实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23).14-19.doi:10.3969/j.issn.1002-3275.2016.23.003.
品牌活动
热门推荐
-
-
汇聚专业智识,推动融合创新|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珠开幕
2月27日,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拉开帷幕。
넶89 2024-03-04 -
-
-
刘艳思维导图工坊受邀为彭凯平教授新书《幸福的种子》共绘思维导图
历时两年之久,匠心修改近百次,由颉腾文化团队重磅出品,在2024开年为读者朋友们奉上《幸福的种子:我的心理学入门书》一书。
넶158 2024-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