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生活融入“仪式感”, “宅”家更丰富
发布时间:2022-01-17 17:10 | 来源:凤凰教育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随着学生网课的开始,家长的复工,照顾孩子的任务要么落在家中老人身上,要么落在居家办公的家长身上,家长们一边工作,一边监督管孩子的学习,还要考虑一日三餐营养搭配的问题等,身兼数职,作为“宅”家工作的父母,在与孩子长时间零距离接触的时候,都在尽可能的创造着和睦的家庭氛围,即便如此,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这样的这些场景。
家长:你怎么边听课边走动呀,这要是在学校,能行么……
家长:你锻炼了么?你洗手了么?洗够三分钟了么……
家长: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该……
孩子:……(关上门)
时间久了,孩子有时也会不耐烦与家长顶几句,有时就一言不发,无声的抗拒,家长很无奈也很无助。
特殊时期,家长怎样在疫情期间与这些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和谐相处呢?
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喜欢按自己的意识办事,不愿意接受或完全听从别人的指令,即使是有益的建议,也未必当时接受或赞同。
问题呈现:
丽丽整天看手机,家长一说她,她就说,现在有病毒不能外出,不能找朋友玩,但除了看书写作业,也没什么事情做,原来上学,没机会玩这些电子产品,现在有时间了,玩一玩怎么了?可是家长真担心她玩手机成瘾。
分析:首先,孩子正是精力充沛、好动的年龄,虽然不情愿,但能遵守规定不外出,每天完成看书、写作业的基本任务,说明她是有一定的自控力和大局意识的。在特殊时期,活动空间范围有限,平时的一些娱乐活动停止,目前我们与外界的联络、上课等都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所以在孩子心目中,手机就是与外界联系最密切工具,也是最好的互动玩伴了。
建议:
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我们建议家长尝试着引领孩子将“仪式感”带入平淡的生活中,记录下与其他日子不一样的某一天,与其他时刻不一样的某一时刻,与其他不一样的某一个人。
一、 纪念孩子和家庭成员诸多的第一次。
孩子:“我第一次居家上网课”、“我做的第一个拼盘”、“假期中读完的第一本书”。
家长: “疫情期间,我学会的第一道菜”、“我第一次体验居家办公”、“我的工作中有了新的进展”、“今天复工第一天”……
家庭的共同的仪式“我们全家为武汉的捐款”“我们为楼内公共设施消毒”等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工具,“我的第一次”记录单:
二、召开家庭会议
列出一个“家庭会议小清单”,家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说明:
(1)家庭会议最好定时召开,这样才能形成习惯,成为家庭生活具有仪式感的重要一部分,而不觉得突兀。
(2)会议需要分工,有人主持、有人记录、有人计时。计时是控制会议不要太长而无趣,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不能过长。同时给孩子机会。主持人可以轮值,一开始建议由熟悉流程的人主导。
(3)最好会议的第一项是表达感谢,让每次会议在愉悦的环境下开始。
(4)每次家庭会议的讨论主题最好提前有议题,也可以临时讨论,大家提议。
(5)会议最后一项最好要与吃喝玩等话题,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结束。
提示:
通过家庭会议的召开,丽丽的几人对丽丽的看法有所转变,丽丽也能理解到家人的良苦用心,在两次会议后,每个人都渐渐的放松了,她们还一起做冥想、家庭宴、歌舞联欢会等,丽丽除了上网课,业余生活一下子丰富了,也找到了玩手机之外的兴趣,以家人的关系比以前还要融洽。
疫情期间,家庭矛盾的出现是正常的,尤其是亲子关系,已有的问题,因为长时间在一起暴露无遗,再加上疫情使人们的情绪波动很大,因此矛盾显得尤为多,家长借助这样的机会,将仪式感融入,形成家庭会议偶的制度一直延续下去,疫情也成为家庭机制建立的一个契机。
成人给孩子什么样的仪式感,就会有什么价值观,对孩子每一天的努力给予肯定,就在这活动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作者: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王道静
品牌活动
热门推荐
-
-
汇聚专业智识,推动融合创新|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珠开幕
2月27日,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拉开帷幕。
넶92 2024-03-04 -
-
-
刘艳思维导图工坊受邀为彭凯平教授新书《幸福的种子》共绘思维导图
历时两年之久,匠心修改近百次,由颉腾文化团队重磅出品,在2024开年为读者朋友们奉上《幸福的种子:我的心理学入门书》一书。
넶170 2024-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