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个教师节,忆"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之邰爽秋先生
发布时间:2021-09-10 17:30 | 来源:凤凰教育
众所周知,9月10日是教师节,而2021年的教师节是我国的第37个教师节,但大多却不曾了解教师节的由来历史。相比护士节、医师节、记者节等,教师节是唯一一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而设立的节日,而这特殊的地位也和它的发展由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八十余年前,曾有一个赴美留学学成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博士在回国任教后,发声“不做官,不发财,为农村劳苦大众办学”的志向,不惧环境艰苦,坚持深入农村实地社会调查。
而在目睹了农村、城镇经济的衰败以及了解到农村地区的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们的工资待遇、生活状况甚至不及当时的农村贫民时,这位“洋博士”的世界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生活优越的他忽然意识到,原来在当时社会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像他一样可以供得起自己的衣食住行,有工资保障的生活只是一些大学老师的专属。
“开封东门外近郊的百姓,终年不知肉味,甚至大面都没得吃,只在吞隔几天煮一次的高梁饼,简直是人间地狱。”在目睹中国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又结合流传多年的民谣“家有一斗粮,不当小孩王”时,这位留学归来,于河南大学任教的教育家十分痛心。
在他所处的社会,看城市,工商萧条,看民生,则凋蔽、洋货充斥。终于,这位喝过洋墨水,一直醉心于儿童本位教育的洋博士,在理想与现实的鲜明冲突中彻底醒悟了:只有使中国的教育适合“今日中国最大多数民众最急迫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
于是,他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民生本位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发展民众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生活水平。随后的岁月里,他不断为教师们生活保障、社会地位,以及教师们对一国教育之崛起的重要性发声,并于1931年联合众多有志青年、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致知堂集会,举行第一个“教师节”庆祝仪式,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了“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因此,他被后人赞誉为是中国教师节的第一个倡议者 ,与晏阳初、梁漱演、陶行知并称为"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他就是邰爽秋先生。
邰爽秋先生提出了崭新的教育主张——民生本位教育。即以“发展人民生计的经济活动为脊干,来改进民众生活,扶植社会生存,保障群众生命而达到民族复兴的教育。”在关注社会解放的同时,出于职业的敏感,他首先将目光聚焦“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
而“民生本位教育”也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为了亲身实践,邰爽秋先生率先穿上土布短装,走上开封街头,发起了“提倡土货,抵制洋货倾销,发展国民经济”的“土布运动”,因此事发生于民国二十二年,故又称“廿二运动”,而“布衣博士”也很自然地成了邰爽秋的代名词。
为把“教育送到民众面前。”邰爽秋先生发明了一种普及教育车,这是一辆十分奇特的车,外观是一长方形木箱,下有三轮,车前后皆为漆板,让你联想到教室里的黑板,车内配置铁架、布幔及书箱。
它结构精巧,宜静宜动,供流动阅览图书之用。这种车“包含流动书库、游行讲坛、民众报社、巡回展览、代用会场、农业指导、娱乐场所、平民书案、临时医院、合作商店、简便工场及露天茶园。”以一人推挽、装置及讲说之劳,而使各地民众均有领受常识之机会,以不及法币一百元之开办费,教员一人之生活费,而可以充小学及民众教育馆之代用,用力少而成功多,“教育之工具莫良于此矣!”当时政府发布通令,要求各地积极采用,各地争相购买。
这种教育与民众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方法,受到了民众的极大欢迎。美国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梅戈登专程来华考察民生教育活动,并拍成电影回国。
当日之教育理念,以及邰爽秋先生付出一生的实践,在中国教育历史中,犹如教育发展的车轮,使当时中国学生受教育的普及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这小小的提高在历史的潮流中已经为今后教育的大风大浪埋下伏笔。
1932年5月,尽管南京教育界通过市教育局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要求,明令规定6月6日休业一天,但仍遭到当时教育部拒绝,只允许教师自行组织纪念活动。虽然教师节在当时并未被“官宣”,但是却成为活力四射的民间自由组织的纪念活动被持续到解放后1951年。
1951年4月30日,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以“五一”劳动节为教师节。而改期到9月1号是因为1981年《光明日报》编辑采纳了一封署名“北京章连峰”的来信把教师节锁定在了开学季。随后一年相继有教师致信提议的教师节时间为9月10号,和现在一致,直至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确定了每年的9月10号为教师节,教师节的习俗才从1985年的第一个延续到的2021年的第37个。
教育的滚轮滚滚向前,邰爽秋先生发明的那辆普及教育的“小方车”就这样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中国教育时间推出了一条辙印深刻的道路,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同感、敬重感一路沿袭至今。这对于毕生尽瘁于教育事业的邰爽秋而言,他当初的矢志不渝、痴心不悔是不可磨灭的奉献。
编辑:李佳文
品牌活动
热门推荐
-
-
汇聚专业智识,推动融合创新|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珠开幕
2月27日,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拉开帷幕。
넶89 2024-03-04 -
-
-
刘艳思维导图工坊受邀为彭凯平教授新书《幸福的种子》共绘思维导图
历时两年之久,匠心修改近百次,由颉腾文化团队重磅出品,在2024开年为读者朋友们奉上《幸福的种子:我的心理学入门书》一书。
넶158 2024-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