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看了我的书,老外发现中国人原来这么幽默
6月12日下午15时许,刘震云身着深蓝色衬衫,出现在第二届中国—葡萄牙文学论坛上。他用河南风味的普通话介绍说,至今为止,自己已有多部文学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在他看来,文学的交流可以有效改观彼此民众的印象。
在这20多种文字中,恰恰没有葡萄牙语。刘震云说,前年他在巴西碰见了一位汉学家。这位汉学家称很喜欢读他的作品,并想将他的作品翻译成葡语,但不幸的是,他去年去世了。对此,刘震云表示很遗憾,只能等待另外一个人和时机的出现。
对于本届论坛“文学的想象与视野”主题,刘震云觉得“特别好”。在他看来,文学的想象要大于生活,文学的视野要比人们日常生活中眼睛看到的视野要宽要深。世界上很多的文艺理论都会说“文学是生活的一种反映”,但他认为这个论调是不成立的——因为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学出发了,文学里的主人公对世界的见解要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看得更深、更远。
为了更好地印证自己的观点,刘震云讲了几个小故事。
2014年的纽约书展上,一位美国老太太对刘震云说,她最喜欢阅读英文版的《手机》。小说开头有两个五六岁的中国农村孩子关系处得非常好:一个孩子去厕所撒尿,另外一个没尿也要跟着去。因为他们有着很相似的身世:一个孩子没有娘亲了;一个孩子的娘没死,但娘傻了。这两个孩子最爱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在晚上的时候跑到村后头,用矿灯朝天上写字,一个写“娘,你在哪?”另一个写“娘,你不傻”。美国的这位老太太读到这一段文字后很揪心地说,“我从小就没有娘,但是‘娘,你在哪?’这句话却永远藏在我心里面。我没有想到可以用探照灯将这句话写在漆黑的天幕上。即便在现实生活中,你用探照灯朝天上写的话,字迹在天幕上也会很快消失的。但是在书里面,这两行字却在天空中停留了五分钟。这是不是文学的力量?”对于老太太的这番言语和见解,刘震云回应说,“老太太,你很懂文学,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另一个例子则和《我不是潘金莲》有关。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交流会上,一位荷兰的女士站起来说,“我没有去过中国,以前我觉得中国所有人从表情到内心都不会思考。但是读了《我不是潘金莲》这本书后,我才发现中国人对世界在思考的深度上,跟荷兰人没啥区别,甚至比荷兰人更幽默。”这位荷兰女士说,她一直是笑着读完这本书的。小说主人公李雪莲一直跟旁人说她不是潘金莲,说到没人听没人信的时候,她就对自己家养的一头牛说,“你整天跟我在一起,你应该是了解我的,我不是潘金莲,我不偷汉子,我不是一个坏女人,这个状我还要去北京告么?”在荷兰女士看来,李雪莲像一名无比勇敢的战士在跟全世界战斗,这位中国妇女想说的话通过小说表达出来,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刘震云还很幽默风趣地介绍了自己另外一部深受海外读者欢迎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其中写到了上世纪20年代,意大利米兰的一个神父不远万里来河南延津传教。这神父刚来的时候不会说中国话,转眼间40多年过去了,他不仅会说中国话、还会说河南话、延津话。另外他来的时候眼睛是蓝的,黄河水喝多了,眼睛就变黄了,原来鼻子是长的,后来河南的面食吃多了,鼻子变成了面圈,从他背后看过去,和一个河南延津卖醋的老头没有什么区别。
这名神父有一个意大利的名字,用中文表述得要四行字。到了中国后,他嫌别人叫他名字很繁琐,马上入乡随俗,让大家直接称呼他为“老詹”。老詹风里雨里地骑着一辆飞利浦自行车沿马路传教。他发展了八个徒弟。后来在黄河边发现了一名杀猪匠,杀猪匠给他让了一根旱烟抽。聊天中,老詹得知杀猪匠叫老曾,就说,“老曾啊,你姓主吧!”老曾说:“我姓主对我有什么好处?”老詹说:“你姓主了,就会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老曾说:“不信我也知道,我是老曾,从曾家庄来,到各处去杀猪。”老詹说:“你说的也对。”
由于老詹只发展了八个徒弟,所以没有教堂,他就住在一个和尚废弃的破庙里。他传的是天主教,每天晚上他都到破庙里给菩萨上一炷香,说:“菩萨,保佑我再发展一个天主教教徒吧!”老詹对天主教义研究得很深刻,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听他讲述,他就给米兰的妹妹的一个六岁孩子写信,把对教义的理解和心中的想象每天一封地写在纸上,寄到米兰。
延伸阅读:
葡萄牙作家裴秀多:
中国诗歌改编葡语歌曲受追捧
O Rio Shalo - por Isabella来自文化客00:0003:12
在6月1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葡萄牙文学论坛上,葡萄牙作家何塞·路易斯·裴秀多先生说,文学是通过想,摄影是通过看来达成经验的。他称读过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小说,这些小说给他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如今,裴秀多的作品也有幸被翻译成中文,供中国读者阅读。在他看来,中国和葡萄牙的地理距离很遥远,但是翻译工作把这种距离缩短到了一杯水的空间当中,这杯水虽然仅仅限于他的杯子当中,但通过下雨、空气运动在世界上循环,人类之间的交汇处就是文学。
左一为葡萄牙作家裴秀多
同样,在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何塞·路易斯·裴秀多还将中国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作品翻译成葡文,并将其中《沙洛河》改编成葡语歌曲,受到葡萄牙歌迷的追捧。他还透露,在翻译过程中,他发现中国诗歌所讲究的押韵、对仗等语法结构是在葡语当中没有的,所以翻译也是文学作品再创作的过程,这加深了他对中国诗歌的理解。
注:所配音乐为葡语版《沙洛河》
沙洛河
躺在这块土地上
我悄悄地睡去
(你这温柔的
属于我的故土
最动人的谣曲啊
我是在你的梦里睡着的)
躺在这块土地上
我甜甜地醒来
(你这自由的
属于我的民族
最崇高的血液啊
我是在你的轻唤中醒来的)
转自:凤凰网读书
品牌活动
热门推荐
-
-
汇聚专业智识,推动融合创新|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珠开幕
2月27日,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拉开帷幕。
넶89 2024-03-04 -
-
-
刘艳思维导图工坊受邀为彭凯平教授新书《幸福的种子》共绘思维导图
历时两年之久,匠心修改近百次,由颉腾文化团队重磅出品,在2024开年为读者朋友们奉上《幸福的种子:我的心理学入门书》一书。
넶158 2024-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