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梁实秋的处事学问
“你是一个到处发难的人,只要你一开口,下文的热闹是不成问题的。”这是徐志摩对梁实秋的评价。
谈起骂人与批判的艺术,中国近代文学家中唯有鲁迅深得此道。他的文学作品大多都充满了批判的艺术。多年以来,鲁迅在文坛上一支笔横扫千军,难逢对手。
梁实秋的出现让鲁迅瞬间燃起了兴奋的火花,他是中国近代能在文坛与鲁迅对骂的唯一一人。在梁实秋与鲁迅长达八年的笔战中,鲁迅写出了一大批火药味更浓的文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就是二人笔战中鲁迅写得最出名的作品。
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文中,鲁迅评价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他意在指梁实秋注重阶级,贵族化思想严重。但不论政治及个人成见,单论文学来讲,梁实秋先生能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一笔成为文宗,可见他确实是了不起的人物。
梁实秋先生,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出生于1903年,他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纵观梁实秋先生一生,他可载入史册的就是与鲁迅的论战,写作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作为文学评论家,他曾经出版过《浪漫的与古典的》和《文学的纪律》两本文艺批评专著。此外,他还主编了《远东英汉大词典》,1977年在台湾印刷发行。
晚年,他依然笔不停歇,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可以说,梁实秋先生一生都在写作,他后三十年都在翻译莎士比亚,而前期作品中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
他的散文中比较出名的就是《雅舍小品》,这本书记录了梁先生很多的生活小事。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梁先生虽然出生贵族,但他一生热爱生活,喜欢苦中作乐。
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充满了对生活的哲思,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在2018年最新整编出版的散文集《浮生如梦》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梁实秋的日常。他于平淡中学会高雅的生活,绅士的作风让人敬佩。
浮生如梦,我付出的却是真情,这句话是对《浮生如梦》的诠释。本书是梁实秋女儿梁文茜授权新出的版本,书中精选梁实秋散文的代表作《雅舍》《谈话的艺术》《骂人的艺术》《馋》等58篇经典作品。
读本书时你会发现,梁实秋先生当得起文宗的称呼,书的第一篇《雅舍》让我们看到了他扎实的国学文化基础与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
在文章的生动上,他的幽默的调侃是一大亮点。他的幽默风格,是在小奸小恶,穷山恶水里依然保持人性美好善良的豁达,是随缘喜乐、不宠无惊的从容,更是对人间美好挚爱不舍,一往情深的觉悟。
梁先生的文章中,几乎每一篇都会引经论典,且每一个依据他都能运用的恰到好处。比如在《退休》这篇文章中,他写道“狗永远不会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在《老年》一文中,梁实秋引用西塞罗的话,说:“人无论怎样老,总是以为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年。”他用这句话阐述了他对老年生活的看法,体现自己的闲情逸致,让拥有老年生活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慰籍。
闻一多的书房和书桌是一种缺憾的美,缺失的恰恰是最不需要的整齐,但并不失为一种遗憾。人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书房,但遗憾的是拥有的往往只有少数。
每个人都有遗憾,会因为一个人,一段感情,或者一件事。活在世上,我们很难做到完美,人生本就是从空白到圆满的过程,其实最终得到的就是那一刹那的成就与欢欣。
梁实秋曾在文中说,人生焉得没有遗憾,不如意事常八九,他认为他一生最遗憾的是还有很多未了之事。比如还有很多的书没有读,还有很多鸿儒没有结交,亏欠的情谊还未偿还,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们也有遗憾,或是希望成就最美的诗和远方;或是过着无花无酒锄作田的田园生活;或是于浮华中淡守清欢,觅得良缘;或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个人唯有看淡一切得失荣辱,方能谨守本心活出自我。守得住寂寞,享得了清欢。平淡是福,苦中作乐,不抱怨,不悲愤,乃生活真谛。
把人生看淡,却又认真生活;把生活看透,却又付出热爱。在急速变化的时代,守住内心的真与爱,这就是是梁实秋《浮生如梦》告诉我们的美好生存之道。
今读其文,欣喜若狂,爱若珍宝,赏其文,如见其人,其文风淡雅通俗,俗中窥得二三理,使人明理。然文宗已逝,斯人风范,常留人间。斯人已去,古风悠悠。
品牌活动
热门推荐
-
-
汇聚专业智识,推动融合创新|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珠开幕
2月27日,广东省网络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拉开帷幕。
넶89 2024-03-04 -
-
-
刘艳思维导图工坊受邀为彭凯平教授新书《幸福的种子》共绘思维导图
历时两年之久,匠心修改近百次,由颉腾文化团队重磅出品,在2024开年为读者朋友们奉上《幸福的种子:我的心理学入门书》一书。
넶158 2024-01-24 -